微通道反应器臭氧传质及臭氧氧化降解五氯苯酚(PCP)特性研究
摘要
利用“T”型微通道反应器研究臭氧传质及臭氧氧化降解五氯苯酚(PCP)特性。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气液流速下的总体液侧体积传质系数kLα,得到其与无因次数的关联式,确定气液界面面积及液侧传质系数kL;发现PCP与O3反应为瞬时反应,PCP浓度和气相O3浓度影响臭氧通量和传质增强因子;还研究了pH、气液流速、气相O3浓度对PCP降解效率的影响,结果表明微通道反应器在臭氧传质和PCP降解方面性能优异。

详细总结
1. 研究背景
- 五氯苯酚(PCP)的危害及处理难题:PC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污染物,具有高毒性和难降解性,传统生物处理方法对其降解效果不佳。
- 臭氧氧化法及微通道反应器的优势:臭氧氧化法作为高级氧化工艺,能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,微通道反应器具有高比表面积、高效传质传热等优点,本研究旨在探究其在PCP臭氧氧化中的应用。
2. 实验方法
- 实验材料:使用去离子水、五氯苯酚、多种分析纯化学试剂,实验前对试剂未进一步纯化。
- 分析仪器:利用臭氧检测仪、TOC分析仪、pH计等仪器分别测量气态和溶解态臭氧浓度、总有机碳、溶液pH值。
- 实验装置:采用“T”型微通道反应器,实验分为无PCP时臭氧传质和有PCP时相关研究两部分,实验在连续模式下进行。
3. 实验结果与讨论
- 臭氧传质特性:在无化学反应时,增大气相流速UG或液相流速UL,总体液侧体积传质系数kLα均增大。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不同流型下kLα与无因次数ReG、ReL、ScL的关联式,平均绝对相对误差显示关联式准确性较高。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气液界面面积,发现界面面积随UG增大而增大,受UL影响较小;计算得到的液侧传质系数kL随UG和UL增大而增大,且UL对kL影响更显著。利用傅里叶数评估界面面积有效性,发现较高UG在低UL时会降低界面面积有效性。在有化学反应时,PCP浓度增加使臭氧通量JO3和传质增强因子EO3增大,气相O3浓度增加使JO3增大但EO3减小。通过研究EO3与界面臭氧浓度倒数的关系,确定PCP与O3反应为瞬时反应,并计算出相关参数。
- PCP降解效率的影响因素:初始pH从6.0增加到10.0时,PCP去除率从20.15%提高到55.61%,继续增加到12.0时,去除率提升不明显,碱性条件有利于PCP降解,但过高pH会积累惰性中间体。气液流速增加时,PCP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,可用无量纲数Da*解释该现象。气相O3浓度从0.21mM增加到1.46mM,PCP去除率从24.52%提升到76.28%,过高浓度时去除率提升变缓,因会积累对O3不活泼的中间体。连续臭氧氧化实验表明,该反应为拟一级反应。
4. 研究结论
- 确定传质系数及关联式:测定不同气液流速下的kLα,提出其与无因次数的关联式,且关联式在实验条件下适用性良好。
- 明确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:确定PCP与O3反应为瞬时反应,主要发生在气液界面;明确pH、气液流速、气相O3浓度对PCP降解效率的影响规律。
- 证明微通道反应器性能优异:“T”型微通道反应器在臭氧传质和PCP降解方面表现出色,在处理其他有机污染物方面可能具有竞争力。
关键问题
1. 微通道反应器在臭氧传质和PCP降解方面有哪些优势?
- 微通道反应器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,气液界面面积可达2000 - 50,000m2/m3 ,能显著提高传质效率;在PCP降解实验中,通过改变气液流速等条件,发现其能有效促进臭氧与PCP反应,使PCP去除率明显提高,展现出良好的降解性能。
2. 如何确定PCP与O3的反应属于瞬时反应?
- 从实验结果来看,一方面,随着PCP浓度增加,臭氧通量JO3和传质增强因子EO3增大,且气相O3浓度增加时EO3减小;另一方面,研究EO3与界面臭氧浓度倒数(CO3,i,L)-1的关系,发现EO3与(CO3,i,L)-1呈线性函数关系,根据相关理论可判断PCP与O3的反应为瞬时反应。
3. 气相O3浓度对PCP降解效率有怎样的影响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影响?
- 影响:气相O3浓度从0.21mM增加到1.46mM时,PCP去除率从24.52%提升到76.28% ,但在1.04 - 1.46mM范围内,PCP去除率提升变缓。
- 原因:气相O3浓度增加会使微通道内平均传质驱动力增大,更多O3从气相转移到液相,促进PCP降解;然而,过高的气相O3浓度会导致PCP降解产生的一些中间体积累,这些中间体对O3分子不活泼,从而使PCP去除率提升变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