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氧发生器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原理及效果
海水养殖过程中,大量富含残饵、粪便、药物残留以及各类有机、无机污染物的尾水直接排放,不仅会造成周边海域水体富营养化,引发赤潮等生态灾害,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,还可能使养殖区域水质恶化,反过来制约养殖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,增加病害发生几率,形成恶性循环。传统尾水处理方法在处理效率、成本控制以及达标稳定性方面,已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,必须探索创新型技术路径。
臭氧,作为一种强氧化剂,在水处理领域拥有诸多卓越特性。其氧化还原电位极高,能够快速分解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,如将大分子蛋白质、脂肪等分解为小分子无害物质,有效去除水体异味与色度;针对氨氮、亚硝酸盐等顽固无机污染物,臭氧可通过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或可直接排放的形态,从根本上降低水体污染负荷。

臭氧发生器处理海水养殖尾水是一种有效的环保技术,以下是其具体原理和效果:
原理
强氧化性:臭氧(O₃)是一种强氧化剂,其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氟,能与海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。例如,可将氨氮(NH₃ - N)氧化为亚硝酸盐(NO₂⁻),并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(NO₃⁻),从而降低水中氨氮含量,减少其对养殖生物的毒性。对于有机物,臭氧能将其大分子结构氧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,部分甚至直接矿化为二氧化碳(CO₂)和水(H₂O),达到去除有机物、降低化学需氧量(COD)的目的。
杀菌消毒:臭氧可以破坏细菌、病毒等微生物的细胞壁、细胞膜,使其失去活性,还能穿透细胞壁与细胞内的酶、核酸等物质发生反应,阻止细胞的代谢和繁殖,从而有效杀灭海水中的有害微生物,如弧菌、大肠杆菌等,降低养殖尾水中的微生物含量,减少疾病传播风险。
促进絮凝: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具有絮凝作用,能使海水中的悬浮颗粒、胶体物质等凝聚成较大的颗粒,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分离,提高水质的清澈度。
效果
水质改善:能显著降低海水养殖尾水中的氨氮、亚硝酸盐、有机物等污染物浓度,使水质得到净化。一般来说,经过臭氧处理后,氨氮去除率可达 60% - 80%,COD 去除率在 40% - 60% 左右,有效改善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,使尾水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回用标准。
杀菌灭藻:对海水中的细菌、病毒和藻类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,杀菌率通常能达到 90% 以上,能有效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,防止藻类过度繁殖导致的水质恶化,为养殖生物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,减少疾病发生,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。
提高溶解氧:臭氧在水中分解时会产生氧气,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,有利于养殖生物的呼吸和生长,同时也促进了好氧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代谢,进一步改善水质。
无二次污染:臭氧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后,其分解产物为氧气,不会像一些化学药剂那样残留有害物质,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,符合环保要求。
不过,臭氧发生器处理海水养殖尾水的效果也会受到臭氧投加量、反应时间、海水水质、温度、pH 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。

海水养殖废水中试小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