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氧发生器臭氧的浓度与产量区别详解
简单说,臭氧产量是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臭氧总质量,而臭氧浓度是单位体积内所含臭氧的质量或体积。

1. 核心定义与单位
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衡量对象不同,一个衡量“总量”,一个衡量“密度”。
| 指标 | 核心定义 | 常用单位 | 关键用途 |
|---|
| 臭氧产量 | 臭氧发生设备在单位时间内,能够产生的臭氧气体总质量。 | g/h(克 / 小时)、mg/h(毫克 / 小时)、kg/h(千克 / 小时) | 评估设备的 “产能”,比如判断一台设备能否满足某个空间的消毒总需求。 |
| 臭氧浓度 | 单位体积的臭氧气体中,所含臭氧的质量或体积比例。 | mg/L(毫克 / 升)、ppm(百万分之一体积比) | 评估臭氧的 “强度”,比如判断当前浓度是否达到杀菌、降解甲醛、污水处理等特定效果的阈值。 |
2. 关键关联与影响因素
两者相互关联但又独立,同一台设备的产量和浓度会受其他因素影响。
(1)核心关联
产量是基础,浓度是表现。在相同的气体流量下,产量越高,浓度通常也越高。
浓度决定效果,产量决定效率。比如消毒时,必须先达到有效浓度(如0.3mg/L),再通过足够的产量维持该浓度直至消毒完成。对于臭氧实验来说,主要关于臭氧浓度。水量越大,需要产量越大。
(2)各自的影响因素
影响臭氧产量的因素:
1. 设备功率。功率越大,通常单位时间内分解的氧气越多,产量越高。
2. 原料气质量。使用纯氧比使用空气做原料,能显著提升产量。
3. 设备冷却效果。臭氧在高温下易分解,冷却越好,产量损失越少。
影响臭氧浓度的因素:
1. 原料气纯度。纯氧原料产出的臭氧浓度,远高于空气原料(通常前者是后者的5-10倍)。
2. 气体流量。在产量固定时,流量越大(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气体越多),浓度会越低。
3. 臭氧分解速度。存放时间越长、温度越高、湿度越大,臭氧浓度会快速下降。

3. 实际应用中的选择逻辑
在不同场景下,关注的重点会不同。
当需要处理大空间或高污染负荷时(如大型车间消毒、污水脱色),优先看臭氧产量。需要足够的总量才能快速提升并维持空间内的有效浓度。
当需要处理精密场景或特定阈值要求时(如食品车间空气消毒、饮用水杀菌),优先看臭氧浓度。必须确保浓度达到标准要求,否则无法实现预期效果,且浓度过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