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知识与标准 > 臭氧知识 > 微纳米气泡臭氧催化氧化与传统曝气处理有机废水效果对比

微纳米气泡臭氧催化氧化与传统曝气处理有机废水效果对比

微纳米气泡臭氧催化氧化与传统曝气处理有机废水效果对比

摘要

微纳米气泡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和溶解度,增强臭氧高级氧化反应;该技术靠・OH 和⋅O 2−降解有机物,对 NB 去除率高;加压溶气释气法制备的微纳米气泡有强化效果,但制备工艺需优化。

更新时间:2025-05-27
来源:www.tonglin.cn
作者:同林科技
详细介绍相关案例

微纳米气泡臭氧催化氧化与传统曝气处理有机废水效果对比

1. 研究背景:染料、医药行业发展带来难降解有机化工废水污染问题,其中硝基苯毒性大,被列为优先污染物,传统处理方法难以高效降解,臭氧催化氧化是研究热点但存在臭氧传质效率低等问题,微纳米气泡强化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有望弥补不足。

202505275982206.jpg

2. 材料与方法

    材料与仪器:使用多种试剂,包括无水乙醇、硝基苯等,以及自制的Mn/Mg/Ce型三元臭氧催化剂,使用多种仪器如臭氧发生器、高效液相色谱仪等。

    试验装置:设计微纳米气泡试验装置(采用加压溶气释气法制备微纳米气泡)和传统曝气试验装置(采用鼓泡方式产生大气泡)进行对比。

    催化剂:选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方式,使用Mn/Mg/Ce型三元臭氧催化剂,通过浸渍焙烧法制备,负载后元素摩尔比与理论值相符。

    试验设计:进行臭氧氧化降解NB试验、臭氧催化氧化降解NB试验、催化剂静态吸附试验。

    响应曲面试验设计:探究催化剂投加量、pH和反应温度对微纳米气泡强化臭氧催化氧化NB效率的影响。

    自由基淬灭试验:分析反应机制及不同自由基贡献率,选择叔丁醇和对苯醌作为淬灭剂。

    分析方法:对微纳米气泡进行表征,检测NB浓度、COD及臭氧溶解度。

   设备:试验所用试剂无水乙醇(ACS,99.5%)、硝基苯(AR,99%)、甲醇(HPLC,99.9%)、叔丁醇(AR,99%)和对苯醌(AR,99%),催化剂为实验室自制Mn/Mg/Ce型三元臭氧催化剂,试验用水均为蒸馏水。 主要仪器:水冷型臭氧发生器、分析天平、臭氧浓度检测仪(3S-J5000,北京同林科技有限公司)、高效液相色谱仪、便携式臭氧检测仪、COD快速消解仪和COD快速测定仪5B-3C(V8)、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、纳米粒度/Zeta电位分析仪。

3. 结果与讨论

    微纳米气泡的表征:平均纳米粒径在1078nm,粒径分布均匀,静置3d后粒径更均匀,Zeta电位为−28.11mV,强化能力强。

    催化剂对NB的吸附平衡:25min达到吸附平衡,微纳米气泡MC组吸附率为18.7%,传统曝气LC组为14.6%,微纳米气泡装置中吸附率更高。

    微纳米气泡与传统曝气效果对比

        臭氧溶解度:不投加催化剂时,微纳米气泡装置中臭氧平衡溶解度为12.54mg/L,传统曝气装置为5.69mg/L,投加催化剂后,分别为13.50mg/L和5.85mg/L,微纳米气泡装置中臭氧溶解度显著提高。

        NB降解效果:投加催化剂,臭氧处理120min后,微纳米气泡MC组NB去除率为86.67%,传统曝气LC组为68.02%;未投加催化剂时,微纳米气泡M组和传统曝气L组对NB的去除率分别为75.60%和53.34%,催化剂可增强降解效果,微纳米气泡装置降解效率更高。

        COD去除效果:投加催化剂后,微纳米气泡MC组COD去除率比传统曝气LC组提高了36.6%;未投加催化剂时,微纳米气泡M组COD去除率比传统曝气L组提高了28.6%,微纳米气泡强化臭氧催化氧化对COD去除作用更强。

    响应曲面优化分析:得到NB去除率公式,方差分析表明模型可信度高,影响因素显著程度为pH>催化剂投加量>温度,预测最佳条件下NB去除率为88.91%,验证试验结果为89.42%,与预测值接近。

    自由基贡献率:确定完全淬灭・OH 和⋅O 2− 的淬灭剂浓度分别为 20g/L 和 18g/L,微纳米气泡 MC 组中・OH 贡献率为 58.9%,⋅O 2−贡献率为 22.41%,传统曝气 LC 组中二者贡献率稍低,・OH 起主要作用。

4. 研究结论:微纳米气泡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和溶解度,增强臭氧高级氧化反应;该技术靠・OH 和⋅O 2−降解有机物,对 NB 去除率高;加压溶气释气法制备的微纳米气泡有强化效果,但制备工艺需优化。

摘自:秦雅萍,任会学,方睿,等.微纳米气泡强化臭氧高级催化氧化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效果[J].环境工程技术学报,2025,15(2):584-593. DOI:  10.12153/j.issn.1674-991X.20240196